证券投资APP 每周股票复盘:联创光电(600363)股东户数减少,一季度业绩增长

时间:2025-05-18 22:22 点击:106

证券投资APP 每周股票复盘:联创光电(600363)股东户数减少,一季度业绩增长

截至2025年4月25日收盘,联创光电(600363)报收于55.0元,较上周的52.92元上涨3.93%。本周,联创光电4月23日盘中最高价报56.4元。4月21日盘中最低价报52.81元。联创光电当前最新总市值245.08亿元,在消费电子板块市值排名13/87,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596/5145。

股本股东变化: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股东户数为4.46万户,较12月31日减少3810.0户业绩披露要点:联创光电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8.01亿元,同比上升11.54%机构调研要点:中久光电20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较大,主要系大额在手订单开始逐步释放

近日联创光电披露,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股东户数为4.46万户,较12月31日减少3810.0户,减幅为7.87%。户均持股数量由上期的9398.0股增加至1.02万股,户均持股市值为64.76万元。

联创光电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8.01亿元,同比上升11.54%;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上升10.57%;扣非净利润9933.96万元,同比上升1.43%;负债率41.69%,投资收益1.06亿元,财务费用1254.14万元,毛利率18.84%。

问:影响中久光电2024年业绩的因素,在2025年一季度有没有得到改善?

答:中久光电20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较大,主要系大额在手订单开始逐步释放,特殊行业所带来的影响呈现改善趋势。后续改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跟踪。

问:联创致光2024年依然呈现较大的亏损,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联创致光2024年亏损的主要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结合手机背光源业务实质,为充分释放历史经营性风险,对手机背光源的存货资产进行了检查和减值测试,计提了较大额度的存货减值准备,完成计提后,手机背光源存货净值较低。

问:联创致光2025年一季度的整体表现情况如何?

答:联创致光一季度大幅减亏,并且自2025年3月份开始扭亏为盈,整体毛利率水平显著提升,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联创致光做了充分的产品结构的调整,重心转向毛利率较高的平板、工控及车载产品;第二,通过精细化管理加上提升产线自动化水平等措施,实现了成本的降低以及管理效能的提升;第三,经过几年的产业出清,行业整体库存逐步得到优化调整,行业周期底部特征已基本显现,产业触底升态势渐趋明朗。在物联网、智能汽车等新兴需求拉动下,订单能见度显著提升。

问:中久光电2024年在激光产业方面有哪些进展和突破?

答:中久光电在2024年依旧坚持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双驱动。在技术创新方面第一,推进更高功率、轻量化泵浦源、激光器的开发;第二,提升装备工程化水平,完成多款型号改进升级,形成高、中、低三层次产品体系;第三,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化,实现搜索、捕获、跟踪、打击等装备全流程自动控制,实战验证高效协同能力。在市场拓展方面第一,以泵浦源、激光器为基础支撑点,确保存量市场持续订货;第二,顺利取得出口资质,以激光反制无人机整机装备为增量发力点,开拓海外市场;

问:公司如何展望背光源产业2025年的经营情况?会采取什么措施升业绩?

答:由于2024年的大额存货减值计提已经充分释放了历史经营风险,所以2025年起,联创致光的资产质量显著优化,背光源产业的发展得以轻装上阵,根据一季度的经营情况,预计全年亏损将大幅缩减,并有望实现扭亏为盈。根据2025年一季度的经营情况来看,前期采取的管理措施颇有成效,公司将继续深化推进成本管控及数字化转型,持续升级管理能效,推进背光源产业整体毛利率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问:高温超导的技术壁垒体现在哪里?技术难点体现在哪里?

答:据公司从联创超导获悉磁约束可控核聚变装置,需要极强的稳定性以及极大的电流密度,因此单根超导带材无法满足使用需求,需要研发团队尝试各种缆线及导体结构,必须满足高电流密度、高结构强度、高效的冷却方式、nΩ级的接头电阻,以及方便的制造方式,主要技术难点体现在(1)稳定性在机械和热循环下的临界电流的稳定性;(2)失超保护低温稳定性以及可靠的失超检测技术;(3)接头简单、低电阻、可制造的电连接。

问:南昌“星火一号”项目和其他可控核聚变项目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据公司从江西聚变新能源获悉全球可控核聚变正处于由科研走向工程化的过渡期,目前其他纯聚变项目的定位主要以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为主线,逐步开展规模化、系统性的聚变工程实验验证,解决示范堆面临的工程化技术难题。“星火一号”高温超导混合堆的装置结构和聚变堆芯和纯聚变装置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包层,混合堆包层通过裂变反应倍增更多能量,提高热功率与发电功率,极大地降低了来自聚变的工程技术挑战,因此“星火一号”的战略定位是利用现有成熟技术,通过采用聚变-裂变混合技术,在全球率先实现能长时稳定运行、氚自持且能发电演示的聚变实验装置。“星火一号”充分融合了聚变和裂变技术的优势,有安全性好(无临界安全事故、极大降低熔堆风险)、装置规模小(通过混合包层放大能量,装置规模可做到纯聚变堆的10%~20%)、投资规模小(百亿级人民币)、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极大降低来自聚变的挑战)、建造时间短(5~10年)等显著特点,加上高温超导技术可以在同样输出功率的情况下缩小装置体积,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高温超导磁约束聚变—裂变混合堆可以显著加速聚变能源发展进程,且在核燃料生产、放射性废物处理、同位素生产等方面极具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对国家能源安全和国防安全保障等具有重大意义。

问:“星火一号”为什么选择高温超导技术,联创超导在高温超导聚变磁体方面的创新性体现在哪里?

答:据公司从联创超导获悉“星火一号”是磁约束托卡马克装置,托卡马克装置需要极强的磁场对等离子体进行约束,根据磁约束聚变的托卡马克装置的聚变输出功率计算公式,聚变功率P与磁场强度(B)的四次方成正比,等离子中心磁场强度的提升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最关键的影响因子。因此在同等聚变功率下,提高磁场强度可以大幅降低托卡马克装置的体积,从而降低研发费用,缩短研发周期,高温超导基于其零电阻以及高载流特性,具备极好的载流性能,是产生15T以上强场磁体的首选技术方案。联创超导先后完成了REBCO集束缆线及高温超导磁体的设计,于2023年8月完成了国际首根百米级大电流高温超导缆线的研制,于2024年4月成功应用于D型超导线圈的研制,具备了为紧凑型聚变堆提供大口径高场磁体的能力,并于2025年1月完成国内首个基于高温超导缆线的D型线圈20K温区低温实验。该线圈采用新型高温超导材料REBCO,并创新性地采取高温超导集束缆线的制备方式,具有冷却效果好,带材用料少以及工作稳定性能好的特点。线圈高度超过1m,在液氮温区下实现了稳态运行电流超过1.5k。这是国内首个基于超导集束缆线的D型超导线圈,进一步验证了高温超导磁体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可靠性,证明了高温超导核聚变装置采用更高运行温度的可行性。

问:智能控制器2024年归母净利润上升,主要是什么原因?

答:智能控制器2024年归母净利润上升,主要是因为2024年智能控制器整体毛利率水平提升至25.03%,相较于2023年提升了4.4个百分点。近年来智能控制器毛利率从2022年的16.87%,到2023年的20.63%,再到2024年的25.03%,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主要是受益于近年来公司对智能控制器结构的调整,增加了高毛利产品的销售金额;其次由于国内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新兴需求的拉动,智能控制器正加速渗透至生产生活的全场景,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问:公司对智能控制器未来的发展规划是怎么样的?

答:公司对智能控制器的未来发展规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技术驱动产品升级持续推动智能控制器的迭代,优化产品设计,改善产品的毛利率,向高端产品进军,提升产品附加值;拉通销售与技术、质量、计划等在战略规划和重点工作上的协同;设立创新研究院,赋能技术突破。二、行业深耕针对商用、家居、汽车电子、新能源、储能等细分场景,提供差异化产品组合,提升客户黏性。提升军工、消费电子业务订单,突破其他领域业务;通过“技术+服务”打包模式提升单客户贡献值;针对中小客户推出标准化模块产品,覆盖长尾需求。三、优化供应链资源,降低采购成本优化物料品类,梳理物料类别对应的供应商资源,集中通用物料的供应链资源,以加强渠道的成本把控能力,进一步挖掘供应链上游潜力,实现采购降本目标。

问:公司董事王涛和监事陶祺被留置,请是什么情况?

答:董事王涛先生和监事陶祺先生均不参与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均未持有公司股份,所涉事项均与联创光电无关。公司未因此收到相关机关的通知,未被要求协助调查。公司其他的8名董事和4名监事,以及所有高级管理人员均正常履职,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董事会、监事会运作正常,生产经营管理情况正常,上述事项不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证券投资APP,不构成投资建议。


当前网址:http://www.bltyb.com/yuanyoupeizihuangjinpeizi/314454.html
tag:证券投资APP
发表评论 (106人查看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昵称:
最新评论

Powered by 外盘黄金配资_现货黄金配资_原油配资黄金配资 @2014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